據(jù)統(tǒng)計,我國有7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,但大部分人不知道“菌從何入”。早在2012年,世衛(wèi)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物,認為78%的胃癌可歸因于它造成的慢性感染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幾乎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有慢性活動性胃炎,其中約1%會轉(zhuǎn)變成胃癌。
一、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等于得了胃癌?
幽門螺桿菌(HP)是一種呈螺旋狀、帶有4-6根鞭毛的細菌,喜歡寄生于幽門部,在口腔和糞便里也可發(fā)現(xiàn),是唯一能在胃內(nèi)強酸環(huán)境下生存的細菌。
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如果不經(jīng)治療,一般很難自愈,逐漸出現(xiàn)慢性發(fā)炎、上腹不適、消化性潰瘍等,嚴重還可致胃癌。不過,引起胃癌的因素有很多,幽門螺桿菌只是明確的因素之一,兩者不能劃上等號。
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,約10%的人會消化不良,約10%-20%的人會有消化道潰瘍。如果你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腹部疼痛、有惡心感、食欲不振、頻繁打嗝、腹脹等癥狀,要警惕是否幽門螺桿菌感染了。
二、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
幽門螺桿菌主要傳播途徑主要有:
口-口傳播
例如吃飯時共用餐具,喂小孩時口對口,需要注意的是,接吻也會傳播幽門螺桿菌;
糞-口傳播
即隨患者糞便傳播,例如外出上公共廁所后沒有清潔雙手,就可能在吃東西時將幽門螺桿菌吃進胃里;或是使用了不講衛(wèi)生的餐具,將細菌吃進胃里。
胃-口傳播
通常指通過胃食管反流或嘔吐物傳播。
各年齡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,抵抗力較弱且衛(wèi)生習慣尚未養(yǎng)成的兒童、體質(zhì)虛弱的老年人、三餐飲食不規(guī)律和經(jīng)常需要在外就餐應(yīng)酬的上班族都是高危人群。
三、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感染?
幽門螺桿菌的常用檢測方法有兩種。
第一種是幽門螺桿吹氣檢查,操作簡單,但檢查前需服用藥物(碳14),因此不適合兒童、備孕的女性或孕期女性。
另一種是幽門螺桿菌糞便抗原檢測。幽門螺桿菌會隨糞便排出,通過糞便檢測就能知道是否感染,準確率高達90%以上。
四、牙膏、大蒜、蜂蜜可消滅幽門螺桿菌?
網(wǎng)上流傳的方法有很多,例如“殺幽牙膏”、“最怕大蒜和蜂蜜”等,這些方法到底有沒有用?
首先,“殺幽牙膏”消滅幽門螺桿菌的可能性不大。雖然患者口腔中存在少數(shù)幽門螺桿菌,但其活性不高,胃才是它主要生存的地方,因此牙膏并沒有治療作用。
另外,目前沒有研究證實大蒜或蜂蜜能殺死幽門螺桿菌。雖然大蒜有一定的抑菌作用,但經(jīng)烹煮吃進體內(nèi),就難以發(fā)揮作用了。此外,如果感染者的胃酸分泌過多,蜂蜜可能會刺激胃酸分泌,加重胃部不適。
五
、檢查出陽性,要根治嗎?
先給出答案:不是所有陽性者都要接受殺菌治療。
目前認為,需要根治的人群主要包括:正處于活動期和緩解期的消化性潰瘍患者;活動期慢性胃炎患者;患有胃粘膜相關(guān)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患者;正在服用抗風濕或止痛藥物的感染者;進行過胃大部切除或胃癌術(shù)后合并感染者。
為了根除幽門螺桿菌,臨床上常采用“三聯(lián)”療法和“四聯(lián)”療法。“三聯(lián)”是指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+兩種抗生素,而“四聯(lián)”則多了一種鉍劑藥物。
一般根除療程需2-4周時間,但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大,用藥方案也會不同,應(yīng)多咨詢醫(yī)生。
六、如何預(yù)防幽門螺桿菌?
想要預(yù)防幽門螺桿菌感染,需要從飲食、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入手。
1、勤洗手
幽門螺桿菌會通過手、餐具、糞便、不干凈的水和食物等途徑傳染,因此飯前、便后都要洗手,用流水沖干凈。
2、餐具分離
為了避免口口傳播,餐具需定期消毒。在外就餐時最好自備餐具,共同進餐時要實行分餐制,使用公筷公勺。
3、飲食多加注意
飲食健康對預(yù)防幽門螺桿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建議吃蔬菜水果前要清洗干凈,盡量不喝生水、不吃生食。辛辣食物要少吃,以免刺激胃粘膜,為細菌入侵創(chuàng)造條件。
有胃病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飲食,三餐定時定量,少吃辛辣刺激、腌制的食物。
4、定期檢查
早發(fā)現(xiàn)早治療,對預(yù)防和控制消化性潰瘍、胃癌等有重要意義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病程緩慢且反復(fù),專家建議即使沒有相關(guān)癥狀也應(yīng)定期檢查。尤其是消化性潰瘍、糜爛性胃炎等胃病患者,或有家族胃癌史的人群,更要定期檢查。
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非常高,想要預(yù)防,就要把好“病從口入”這一關(guān)。日常健康飲食,養(yǎng)成良好的習慣,聚餐時采用分餐制,并定期進行檢查,防范于未然。